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我能怎么办,只能全接受啊
明示
士兵76被出柜了。
在《守望先锋》刚刚公开的短篇小说《猫神》中,游戏中的角色士兵76被描述成一名LGBT角色,曾与一名叫做文森特的男子交往。作为一个游戏人物,他没法做出选择,所以当《守望先锋》首席编剧MichaelChu心意已决的一刻,他性取这事儿就算是拍了板儿了。这让人不由得回忆起了他和安娜闹绯闻的那段时光,真是昨日之事不可追。
这个“文森特”又是谁?
《守望先锋》里上一个被出柜的角色是猎空,相比于76这次,人们对于猎空出柜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可能是因为玩家对初次政治正确的承受力较强,也可能是因为猎空的短发比较贴合某种刻板印象,或者干脆是男玩家并不太在乎女性角色出柜?总之,当时游戏还没推出多久,玩家新鲜感尚在,所以绝大多数玩家都摆出了“你愿意咋安排就咋安排,游戏好玩就行”的态度。
接受度较高是否也意味着某种刻板印象呢?
话又说回来,《守望先锋》里包含的元素其实还真是挺多样化的,游戏对国家、人种、肤色、环保、动保,乃至人工智能(智械)、宗教问题都有所涉及,LGBT被融入其中看上去也并不特别突兀,但76这次的事儿还是引起了玩家的广泛争议。
玩家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普遍很谨慎,绝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并不是反对LGBT本身,而是反对“缺乏剧情铺垫,为了出柜而出柜”。还有玩家说,如果编剧早有设想,何不在宣布76与安娜不是一对儿时就把这个消息一起公布了呢……
元素真的很丰富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编剧公布一位游戏角色的性取向是否需要所谓的“剧情铺垫”,我个人认为是不需要的。反过来想,没有玩家会要求编剧对“游戏角色是异性恋”进行剧情铺垫。但这并不意味着编剧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将76是同性恋这件事在社交网络上充满仪式感地公布出来,本身也有某种迎合的意味在。
我相信绝大多数玩家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只是习惯性地发表两句意见,政治正确、反政治正确、反反政治正确之间可以近似无尽循环般地争论下去,可是,这件事能引起争议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暴雪编剧在这个时间点宣布一个老角色的基本设定,究竟是为了使主线剧情更加流畅,还是压根只是随意一笔,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件事会引起争论却是毫不令人意外的,只是这种争论热度的正面意义似乎并不多。
按照人类4%的同性恋比例,《守望先锋》29个角色中有一两个同性恋角色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这本身无可指摘,但也许,玩家期待的是暴雪公布一个新的同性恋角色,而不是让旧的角色出柜——这款发行两年半的游戏,出新角色的速度实在算不上快。
暗示
前天,《南方人物周刊》在公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13岁少年锤杀父母案:曾写作文赞颂亲情,归案后如何处置再成难题》。报导内容称得上全面细致,记者对这名少年的熟人们进行了采访,并在少年家中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当事人的生活状态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还原。
这篇文章的第三小节名为“课本封面写满游戏外挂代码”,文中写道,“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封面上,罗平写满了《侠盗飞车》游戏的外挂代码,这是一款以犯罪为主题的著名单机游戏。记下这些代码能让他在游戏里改变体型和技能,如变胖、变瘦,跳高和增加威望,也能调出‘武士刀’‘黑手党疯狂杀人’和‘色狼’等功能。”
小伙子大概玩的是《侠盗猎车手:圣安地列斯》
这一段描写冷静、客观、不动声色,作者并没有犯下“在文中明示少年因沉迷游戏而犯罪”的低级错误——年轻的读者们如果看到这种导向性明显的文字往往会直接开喷,如果有人对这段提出质疑,大概率会得到“我在现场的确看到了,只是正常写出来”这种回复。但我们都知道,这类文章在成文时,什么素材能用,什么素材敏感,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是有所选择的。少年喜欢打游戏能够单独成节,说明这部分素材与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是契合的。
至于这篇文章究竟表达了什么,很遗憾,作者并没有任何明示,从他的描述来看,少年的一切都很正常,在游戏里“犯罪”算是最不正能量的部分了,让人读完之后很难不多想。至于作者究竟想暗示什么,我不好随意揣测,但有一件事很明确,即使是国内知名且有口碑的大众媒体,依然会有意无意地把游戏摆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别把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推给游戏。”文章下面,这条评论被赞到了第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