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札记
这篇文章以当下游戏中的“机关术”设计为个案,追述机关术的传统源头,分析其当代变型,并由此引申向当前热门的中国“古风”风格的文化影响问题,将“机关术”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现象。这篇文章可以说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次征文获奖文章的一个总体特征,即以小见大,从个案引发对文化现象的深层思考。初读这篇文章,我们就为作者详实的举证和不遗巨细的谱系梳理所折服,更为可贵的,我们在其中看出的不仅是两位青年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夫,更是两个年轻人对她们的研究对象的热爱。我们相信,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兴趣,是无以完成这样一篇“沉得下去,提得起来”的论文的。文章初稿虽显示了不错的基础,但总体仍稍显松散,因此我们提请作者所做修订基本围绕在紧凑结构,提炼章节上:在整体结构,包括小标题的组织上可进一步紧凑、围绕中心;文中存在大量表格,图片,数据当然很珍贵,但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可酌情删减,保留最精要的资料;文末对机关术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可再做进一步提升性论述。“以小见大”或是年轻学者所擅长的一种写作思路,但这篇文章最终所显示的在资料梳理、问题意识、研究热情、思想高度等多方面的达成,让我们对青年学者的学术气象充满期待,相信他们做的是自己喜爱的研究,也完全有能力成就这些研究。
——屠毅力,《探索与争鸣》编辑
作者李倩倩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作者王敬仪
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员
电子游戏(videogame)自20世纪末流行至今,不仅是大众消费产品中的一种,同时也是新兴的文化活动类型,其在文化遗产阐释、传播、创造与传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要理解今天的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的认知与实践,或可由游戏设计元素的形式分析来入手。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进步在改变社会形态的同时也重构了与之相应的新媒体文化生态与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游戏及其文化观念已汇入全球性的文化生产、重构与传播的链条之中,为当下中国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与传播提供了多元路径。本文将以“机关术”为个案展开分析。
何为“机关术”
何为“机关术”?“机关”原指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某类古代科技装置,主要被运用于各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作战与墓葬营造等,有隐秘的半自动化效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机关术”一词最早见于晚清船舶业相关学科,与机械制图、力学并属机械科教学内容。而本文所探讨的“机关术”是20世纪末随互联网普及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而创生的一种文化符号,在电脑游戏场景中以机关驱动的“人”“鸟”“船”“武器”等特定形象出现,后来引申为虚拟世界中对中国风格的机械角色的统称,是“中国传统”与“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亦是当下数字媒体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术”取材于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技术发明,并以“奇观化”的方式与近代西方工业技术元素进行嫁接,予以想象与再创造。“机关术”在造型上结合了中国古代技艺、器物元素与后现代主义的“机械美学”符号,将古物与科幻跨时空链接,在视觉与意义上呈现出“历史性”与“现代性”交织的超现实主义表征。人们普遍将“机关术”归类为“中国风格”或“中国古风”元素。“机关术”的产生、演变与广泛应用对当代以幻想艺术为主轴的数字文化生产和大众文化有着广泛影响。
“机关术”的社会文化根源可以上溯至清末民国时期。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出于“救亡图存”,重塑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需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开展了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系统化研究,由此诞生的“以复古为解放”的文化思潮历久弥新。人们致力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找寻西方/现代文化的对应物,这客观上促使传统文化资源被长期掩盖的多样性重见天日,并且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再创作的热情与动力。这种思潮演化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并延伸向新兴的数字传播媒介所构建的文化生活领域,由此诞生了以“机关术”为代表的,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多元文化观念相互冲击、适应与认同下的文化产物。
当代的“机关术”得名于年1月6日台湾大宇资讯出品的一款单机角色扮演游戏。该作品以战国时代为故事背景,运用《墨子》《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鬼谷子》《史记》《战国纵横家书》等古籍中对墨子、公输班、鬼谷子的记述,结合中国古代造物的形态与技术特点,虚构出“机关术”的故事形象及技术原理。在最初的设计中,“机关术”的操作原理以“枢”与“心”为核心:“枢”是以丝线织成的声控系统,使用者用声音震动位于机关人头部的“枢”,控制机关人的运动;“心”则是位于机关人躯干部分的动力装置,参照了现代动力装置中的旋转矩设计,以类似仓鼠跑轮的形式,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各式各样的动力(见图1、图2)。
图1《轩辕剑外传:枫之舞》木甲武器“草枢”(攻击形态)原画,“草枢”是丝线和木桩制造的操纵装置
图2《轩辕剑外传:枫之舞》公输班机关人原画,可见图中躯干部分暴露出内部的“心”
自游戏《轩辕剑外传:枫之舞》发布之后,“机关术”概念被沿用、模仿、借鉴,并形成一种新媒体时代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见表1)。台湾大宇资讯陆续推出的《轩辕剑三:云和山的彼端》(年)、《轩辕剑四:黑龙舞兮云飞扬》(年)、《轩辕剑外传:苍之涛》(年)以及《轩辕剑七》(年)都延续了“机关术”设计特征,这些作品是21世纪初期中文电子游戏设计运用中国古代科技概念与元素的代表。年由杭州玄机科技公司出品的武侠动画系列作品《秦时明月》在全国首映,该作品通过“致敬”的方式,将“机关术”从小众的游戏领域,推广向电视媒体与网络。《秦时明月》出色的收视率使“机关术”的概念与形象逐渐深入人心。《秦时明月》系列播出取得成功之后,一批基于“机关术”概念的网页游戏、客户端游戏也应运而生,如《雨血》系列(年)、《古剑奇谭二:永夜初晗凝碧天》(年)拓展了“机关术”的内涵与风格特征,《仙剑奇侠传六》(年)中也引入了“机关术”设计概念。
年之后,“机关术”概念开始向文学领域渗透,一些小说家开始尝试将先锋科幻元素与我国历史背景相结合,作为探索时代性主题的切入点。如新生代武侠作家步非烟的小说《武林客栈》(年)、《人间六道·修罗道》(年)皆出现了“机关术”;年,马伯庸在小说《龙与地下铁》中虚构了唐代使用“牛筋动力发动机”造出飞机的情节,又在《四海鲸骑》中塑造出寄寓灵兽魂魄的“大明四大灵船”形象;年,闫志洋创作的以“机关术”为题材的网络小说《墨家机关术》,入围了第二届“爱奇艺文学奖”第一赛季。这些代表性作品及其衍生产品营造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带动了原画、插画、影视等周边产业,多元地展现出古代历史背景与科幻创想的结合。
总的来说,后续跟进的各类作品的创作沿用了“机关术”的概念与形式(见表1),助推了“机关术”的创意概念由“形象”逐渐过渡为一种“风格”,最终演变为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古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建构与技术想象
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始终交织贯穿于民族意识觉醒的近代中国。20世纪以来,围绕“技术强国”与“文化强国”所展开的探索与思考,逐渐塑造了如今为主流所广泛认可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判断。对“机关术”及其相关现象进行探讨的意义在于,这一符号既体现了数字时代特定概念、形象的生成背景与逻辑,又呈现出笼统的“古风”概念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展演与传播路径的复杂性。
王锐在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新媒介与当代中国青年新历史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新媒体是历史知识的传播渠道,通过网络的发展可以窥见当代青年的历史观。王锐文章中所指的新媒介传播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