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这个近年来被频繁使用的词其实有着相当丰富的含义,对于游戏产业来说,“IP”一词代表的是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产权),在国内也常常被作为版权的代指。
一、IP改编游戏行业现状分析
IP改编游戏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以低成本快速获取用户规模。过去三年,IP改编游戏在移动游戏市场收入中的占比一直维持在65%左右。年的头部流水作品中有68%持有IP,比如年表现出色的《QQ飞车》、《奇迹MU:觉醒》、《楚留香》三款新游均为IP改编。但简单的“换皮导量”模式不足以复制头部产品早期的成功,即使拥有强力的IP,也需要进一步通过打磨产品特性和用户精细化来获得成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游戏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头部端游IP成功率高
在过去的几年中,端转手为各大厂商布局IP改编游戏的主要战场。包括腾讯、网易、完美世界、吉比特、巨人网络在内的多家头部公司均将旗下有影响力的端游,进行开发改编为手游。端转手的优势在于:通过端游多年的运营,累计了较大的粉丝基础;且在玩法和设计上可以参考趋于成熟的原作,节省了研发成本。正由于端游和手游之间的高适配性,使端转手的作品能保持稳定的人气和营收。网易的《梦幻西游》在年上线后,首月流水接近9亿元,并且连年人气不减,在~年均进入收入榜前三;腾讯的《QQ飞车》手游在年底上线后,也连续三个月流水突破1亿美元;盛大网络的《龙之谷》手游上线后,4个月内实现流水20亿元,年也在海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年起主要IP改编手游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动漫、小说等其他IP发展潜力大
大部分头部IP已经完成“端转手”的改编,比如完美世界旗下的《诛仙》、《武林外传》、《完美世界》;吉比特的《问道》;网易的《楚留香》等等。随着可供改编为手游的端游IP逐渐减少,手游IP获取途径将从端游转向其他品类。虽然端游IP的数量占比仍然较高,但从年进过月收入榜TOP的新游IP类型数量占比来看,其他头部作品IP存量较大的领域(例如单机游戏IP、动漫IP、小说IP等)展现出一定潜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年动漫IP改编手游市场规模为92.7亿元,同比增长92.72%;小说IP改编手游市场规模为63.1亿元,同比增长.51%。而端游IP改编手游的市场规模为.5亿元,与去年的.7亿元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各公司在未来的IP改编手游布局上看,与之前相比,对于IP渠道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端转手之外,小说、动漫以及PC单机游戏均有所涉及。
各公司储备IP改编游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游戏产业的IP困境
1、盗版问题
游戏产业很多时候会受困于版权保护的问题。在国内,3DM论坛就以提供各类游戏的破解版而出名。这些论坛的初心是进行游戏交流,部分人在这里无偿地发布游戏的汉化补丁,后逐渐演变成盗版的天堂。或许一开始并没有多少利益上的考虑,一方面是对自己技术的炫耀,另一方面自认为造福于民,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爱国主义,成为那个时代对文化产品极度蔑视的推手。而当盗版与利益相结合后,潘多拉魔盒就无法关上了。
2、成为创意禁区的IP
对厂商来说,盗版横行的最大因素就在于取得授权的艰难。首先,目前国内的IP生产能力还较弱,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面向国外IP。很多厂商选择国外知名IP,以日本动漫产业为例,在日本想要获得IP版权的游戏改编权,除了要和版权方达成一致外,还需要经过原作者或著作委员会的同意,而大多需要委托第三方的经纪商进行谈判,这种极为复杂的授权方式让国内想要得到游戏改编权难如登天。
IP的存在也极易带来新的霸权以及文化创新的扼杀。知识产权保护本身具有专有性属性,但这种专有垄断性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特殊权利,是在合理和适度范围内的,旨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和促进知识产权的再生产和在经济领域的转化,但往往会造成过度保护,出现一种“流氓专利”的现象,专利的拥有者不将专利投产,而是通过索要高额专利许可费或赔偿费来牟取暴利。